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营山黄渡:古时隘口郡县同治之地 如今打造文化古镇

    信息发布者:郭小荣
    2017-02-24 11:21:28   转载

    保存完好的文昌宫

      坐落在青山绿水间,栋栋川北民居风格的小楼别具特色,而夹杂其中的几座老宅,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古镇悠久的历史。这里就是营山县黄渡场镇,1000多年前,曾是营山的县治故地,文光璀璨,史彩斑斓。

    郡县同治现存遗址遗迹多

      黄渡镇地处仪陇河、消水河、流江河三河交汇之地。据《营山县志》记载:南朝梁太清元年(公元547年),黄渡景阳山麓置景阳郡和宕渠县,郡县同治。景阳郡辖宕渠、绥安(今三元乡)县,迄今1400多年。隋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,撤景阳郡,保留宕渠县。乾隆八年(公元1743年)又设黄渡场、黄渡河隘。

      5月4日,记者在该镇渡河村的78岁老支书熊绪参的带领下,来到位于景阳山麓人头山的宕渠县遗址。这里呈东西走向,长约近千米,宽约20余米。信手攀 开农作物,一块做工精细的青砖出现在记者的眼前,砖为长方体,长约40厘米,宽10余厘米,厚约10厘米,敲打当当作响。捡起另外一块半截砖,随手一镶嵌,即成为一个整体。原来,砖与砖之间,有榫衔接。

      据熊绪参介绍,这样的砖在他孩童时候几乎随处可见,后经重庆的考古专家鉴定,这些砖石是东汉和南朝时期的。1982年,宕渠县遗址被营山县人民政府列为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”。

      此外,景阳山山顶有寺庙,寺内有钟,敲时县城可闻。清同治年间,本县举人蔡伦科取其声闻之远,提议将“景阳晨钟”列为“营山十景”之一。

    古代水陆隘口驿道旧址依稀可辨

      黄渡古镇是通往巴州和达县的必经隘口,水、陆道路畅通。明弘治年间,官方在黄渡设馆驿,以备官员路过食宿。明朝兵备道曾恕,夜宿黄渡馆驿,曾题诗一首:东行当二月,春色望空迷。路转山还北,云开日已西。乡心随去雁,客梦断邻鸡。新景般般在,宫墙信笔题。

      如今的馆驿已不复存在,驿道却还在。从黄渡码头出发,便是青石路板,一步步台阶蜿蜒向上。此路段为五里坡,经渡河、坪上两个村。路边,偶见旧时街房、吊脚楼。据坪上村村民谢昆介绍,古时,五里坡为驿道,盐商、马帮、牛贩等都会从这条道路去老林、达州等地。因而,这条路在古代尤为繁华。在路边,当地村民开起了小店,煮茶叶蛋,熬稀饭,为往来的客商提供食宿。他家祖上就曾开过小店。

      这条驿道之上,最值得一提的是,沿途有大榕树七株,枝繁叶茂,非常壮观。据了解,这树系明清时代前后栽植。树径大的5米以上,小的4米左右,至今保护完好。

      进入现代后,当地相继依河建大桥、公路,昔日在“云间”穿梭的驿道便被搁浅,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生机。由于渡改桥工程的实施,曾经兴盛的水路也日益萧条,如今的水路更多地成为当地居民运送化肥、柑橘等生产、生活物资的主要通道。

    保护文化资源千年古镇换新颜

      现在的黄渡镇,辖区面积30平方公里,其中,场镇面积达0.88平方公里,粮食作物为水稻、玉米、红薯;经济作物为甘蔗、花生和柑橘。黄渡花生、柑橘远近驰名。

      每逢橘花开时,人们不忘相约去黄渡赏花,在橘林下拍照留影。而在柑橘成熟的季节,人们又相约去橘林采摘,一个个鲜红的柑橘映衬着一张张笑脸。

      据了解,黄渡镇历来有种植柑橘的传统。自清朝起,即从蓬安引进栽植。经过几轮品种改良,目前,全镇栽植柑橘20余万株,年产值达500万元。

      与此同时,该镇还原了境内的“景阳晨钟”景观,古老的文昌宫得已修缮,街道改造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,人行道也改成了透水混凝土,场镇面貌日新月异。

      “黄渡古镇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目前,我们正在挖掘整理宕渠文化,抢救保护现有的文化资源,还原部分文化场景,打造文化古镇。”黄渡镇党委书记刘忠说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